氣態膜法廢水脫氨過程在電廠脫硫脫硝廢水處理方麵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7-06-21
氣態膜過程可用於多種行業廢水脫氨。火力發電過程中排放的煙氣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SO2等)和氮氧化物(NOx),是大氣汙染的主要源頭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火電廠均要求配備脫硫脫硝係統,但在係統運行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電廠通常將反滲透濃水、循環水排汙水等作為脫硫脫硝工藝水源,使得脫硫脫硝係統排放汙水成為燃煤火電廠係統末端水質最惡劣的廢水。脫硫脫硝廢水一般具有高含鹽、高硬度和高懸浮物等特點,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和結垢性。此外,如果脫硝工藝采用主流的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工藝,廢水中通常還含有高濃度的氨氮。目前,脫硫脫硝廢水一般采用石灰中和(堿化)、絮凝、沉降處理後,經澄清/濃縮,pH調整後回用或排放。該工藝(也稱之為“化學沉澱工藝”)主要去除了懸浮物和大部分重金屬離子和氟化物,但係統仍具有含鹽量高、含有痕量重金屬離子等特點,廢水中的氨氮等成分仍會對水體造成汙染。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化學沉澱等常規工藝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限製。
針對脫硫脫硝工藝廢水的特點,結合傳統的化學沉澱工藝及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草莓视频.app下载安装在线膜技術(天津)有限公司開發出一種高效、經濟、環保的新型脫硫脫硝廢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將氣態膜法廢水脫氨過程與化學沉澱工藝有機結合:利用化學沉澱工藝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氟化物、磷酸根和大部分硫酸根等,大幅降低廢水的含鹽量,同時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遊離態;然後利用氣態膜法脫氨過程將廢水中的氨氮脫除達標,同時得到氨水副產品,氨水副產品可直接或進一步精餾提濃後回用於電廠脫硫脫硝工序。脫除氨氮後的廢水中和後直排或進一步濃縮結晶做零排放處理。氣態膜法脫氨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傳統化學沉澱工藝處理出水氨氮不達標的難題,有效降低了後續零排放過程的處理負荷及消除了氨氮對後續濃縮結晶過程的不利影響(如銨鹽易與鈉鹽形成複鹽結晶從而使得整體利用價值大幅降低,銨鹽的存在也會造成MVR等蒸發冷凝液的氨氮超標),而且回用的氨氮回用於脫硫脫硝工藝,降低了廢水的處理成本。
氣態膜法廢水脫氨技術已在廣東某電廠脫硫脫硝廢水處理中開展應用,處理量為100t/d,初始氨氮約為30000mg/L。
相關信息
相關產品
化工廠氨氮廢水處理
化工廠廢水膜法脫氨
蒸發冷凝液膜法脫氨
循環冷卻水膜法脫氨
冶煉廢水膜法脫氨